攝影:作者不詳     拍攝地點:昇平戲院前,現在的九份茶坊,豎畸路+輕便路口


【九份往事】蘇月嬌老師的家 [九份,昇平戲院前]

小學時蘇月嬌老師就住在左邊的老房子裡,
夕陽西下前,金黃色的光灑在老房子的牆上。


有一次與另一個同學,幫她從小學搬圖畫作業下來,

如果是他自己拿,走那麼長一段階梯,恐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讀小學那些年,剛開始有一群人來九份拍片,
這對我們山上的小孩子來說,是非常新鮮的事情!
我看過鄭進一在廣場前,左在導演倚上,以三字經對著演員無情謾罵...


約莫小五暑假時...
跟徐寶文、王相昇大半夜在整個九份溜搭晃蕩,
在右邊房屋二樓的兩個窗口,曾經是拍片的現場,裡頭衣著清涼的女演員,雙手被掉掛綑綁著,
但是下半身被窗台擋住(由下往上看之故),從窗戶裡射出來的光,充滿了誘惑與無限的想像空間,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作者不詳

【九份往事】金仔店

九份以淘金礦山而聞名,然而在我小時候,九份剩沒幾家金仔店,這是其中一家。

像不像林謹杰他們家?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作者不詳

【九份往事】市場上理髮廳的大叔

小時候都給他剪頭毛....

小朋友都要再墊一塊版子,跨在椅背上... 高的很,

不知道這個大叔還在不在?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作者不詳

【九份往事】公矮婆...

小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廟會,如果有喪事也是大肆敲鑼打鼓,陣頭可以​佔據輕便路好長一段,

其中最讓小朋友期待的就是「七爺」、「八爺​」、「千里眼」、「順風耳」等等.....

當然還有這個「公背婆」,他們通常都該在後頭...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作者不詳

【九份往事】煙雨濛濛

對我來說,「雨」、「霧」與「石階」是最能代表九份的景致。還住在九份時,最討厭下雨...
來到台中這個少雨的城市之後,卻開始對雨有無盡的眷戀。

吳念真導演形容,在礦山興盛的年代...
九份對大粗坑人來說,有如台北的東區,如果這麼說的話,
輕便路與豎崎路的路口,便有如台北現在的信義計畫區。

這約莫是我小時候「昇平戲院」前的景致。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筆記

門前屋外的紅花綻放,預言著幸福。

一股淡淡的甜蜜在空氣中流淌著...

2011.5.30

台北,33聯誼社

 

::: WU Studio 婚禮攝影服務說明:::
www.wustudio.tw/wedding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大家總是說妳長的像媽媽。確實是如此,只是我難免吃味
現在妳長大了一點,大家都說妳像我,好像確實也是如此。
但我心裡想的是有沒有把不好的部分也遺傳給了妳?

人群中我總是注視著妳,
妳給了我機會去體會,當一個爸爸是什麼感覺?

我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理解這件事
希望越久越好


文章標籤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烜寧先是說了一段我聽不懂的客家話,

然後才以國語這麼說:「客家話是我的母語,我要先以客家話表達我心裡想說的話...」

這是我最近聽到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

::: WU Studio 婚禮攝影服務說明:::
www.wustudio.tw/wedding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焦‧Defocusing ‧攝影札記

孩子的世界沒有距離,沒有大人世界的繁瑣社交禮儀,很自然的就一下就玩開了。

是什麼讓我們變得複雜?

那天的植物園很美,因為有這四朵小花...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兒的學校新蓋了一座單槓場,

週末的下午,她一直嚷嚷要我帶她去學校拉單槓。

小時候的我,也時常在小學的單槓場玩,小學的單槓場在校園圍牆邊,

像猴子一樣,我可以把腰部掛在橫桿上,前後扭動腰力與臂力,讓身體在上面旋轉, 

轉向下面,看見顛倒的大粗坑山

轉向上面,看見八斗子海灣外的基隆嶼

轉向後面,看見我晦澀的童年

轉向前面,看見妳的笑臉

孩子,妳快樂嗎?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

讀者評鑑等級:

評鑑日期:2011.04.01

我看過的小說不多,但是我喜歡看電影。時常跟太太在花了2小時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再花相同的時間回味電影,這其間不只討論劇情,還探究導演的手法、編劇、攝影運鏡的內涵,像小孩子拆玩具一樣拆解作品背後的細節,探究電影想要傳達的內在涵意,這過程類似在拆解導演說故事的技巧。

而電影跟小說有點相似,電影用影像說故事,小說則時純粹用文字敘事,但「說故事的技巧」是相通的,所以我在看這本書的過程非常很過癮。

作者像是給了讀者37道密碼鎖,帶我們解開小說家的設定的密碼,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停留在敘事技巧的層次,而是進一部探索小說家隱藏在裡面的「黑暗之心」。猶如最後黃崇凱先生於「一種注目」闡述,技巧是創作者的手段不是終點。

比如說當你看浮光掠影商業片,你會發現他用了很多俗爛的表現技法,但是內在含意卻很有限,此時你會覺得很空虛,覺得浪費了2小時。相對的,也有一種情形---故事本身很棒,但是運用的敘事技法不恰當、不到位,整個故事也會被導演或編劇給毀了,這兩種情形都很常見。

所以說書的內涵跟說書的技巧,是同等重要!
對寫小說有興趣的新手來說,這本書同時給予我們多元的養分與啟發。


三餘讀書會 / Roger

本文已經刊登於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_all.php?content=bWVtaWQ9Y0d4aGMyMWxaR2xoJm5pY2tuYW1lPVJvZ2VyJnBhZ2U9MQ==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花見小路遇見「小扇」,她是一名藝妓。

櫻花紛飛的向晚時分,我隨意遊蕩在花見小路一帶,經過一條無人的小巷,沒有想到會遇見真正的藝妓。

她的年紀可能剛過二十或二十不到,體態優美,大方答應我們合照的請求,卻不多言,盤起的頭髮,穿過一支髮髻,髮髻邊緣垂盪一串有如風鈴的髮飾晃呀晃的。淡淡的笑羞赧如花一般嬌柔,臉上撲著一層無瑕的白色淡粉,華麗和服看得見細緻綢緞的紋裡,踩踏著高於一般人的木屐,搖曳身體走在鋪石子路上,木屐與地上的鋪石子因為清柔的撞擊,發出咵啦~咵啦~的聲響,這聲音迴盪在周圍盡是京都古式木造建築的小巷裡。

若不是手上拿著現代化相機,很難相信眼前是現代化的日本。
日本人簡直把一個活生生的古董搬到你面前,你不得不佩服它們對文化存續所做的努力。

走到花見小路的街口,一名趾高氣昂的藝妓從眼前走來,她的媽媽桑隨侍在側,她的出現引起周圍一陣驚呼聲。因為鏡頭焦段不夠長,而我太想留下這畫面只好盡量靠近她們,然而我魯莽的靠近引起了在場日本人的不悅,一個日本人在街口對邊大聲斥責我:「crazy!」
PS.其實他罵了一長串夾雜英、日與的句子,但我只聽得懂這一個單字。

我嚇傻了,趕緊退離開這個街口,仍處於驚魂未定之際,一個日本人快步朝我們而來,在我確定他沒有敵意之後,我才鬆了一口氣。

沒想到他找上我們,是亟欲跟我們分享他的「戰果」,就是一本厚厚的相本,裡面盡是他從遠處偷拍該位藝妓的照片,原來那位藝妓是那條街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我這才知道我剛剛對它們心目中的「女神」有多麼失禮。

這個傍晚,我遇見一名年輕的藝妓「小扇」、遇見了地位崇高的王牌藝妓、惹毛了日本人,還結識了一位藝妓粉絲狂。

天阿~ 那個日本人說的沒錯!「Crazy!」真的是太瘋狂了~

roger,攝影,婚禮攝影,京都,藝妓,祉園,花見小路
夕陽餘暉把藝妓的髮際輪廓描出一個光邊,微光下...我很幸運留下她的倩影。
我把彩度去除,我認為這樣的色調很適合當時的氛圍,很美。

 

roger,攝影,婚禮攝影,京都,藝妓,祉園,花見小路
原來此刻正是她們開始要上班的時間,知道她的芳名,是因為一路尾隨至她的茶屋,直到她窘迫地向我行禮告別為止。

如今回想... 我確實太失禮了,有時候持著相機猶如武器一般地侵犯人卻不自覺。

雖不能理解日本人對「禮」極端的重視與荒誕(一次在大阪吃站食拉麵,三個流氓一路敲打店家鐵門嬉鬧走過來,竟然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看他們),不過入境應隨俗,到人家裡應該以對方的規則行禮如儀才是。

在九份‧隨緣居 聽 PETER吳這麼說:「所謂自由,是以不影響別人為前提!」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男人阿~ 你身後承載了什麼?
女人的慒憬? 女兒的施捨? 兒子的崇拜?

男人阿~ 你背上馱負著什麼?
母親身上的粉末? 父親轉身的自我? 上司永無止盡的追求?

男人阿~ 急駛在在無數夜裡的黑色公路上,握著沒有方向感的方向盤,
忘了初衷? 忘了目地? 直到忘記自己是誰為止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月的陽光不來,殘存的寒氣不散,整個月以來這個城市大多是這樣陰鬱的天氣。 
如今他儼然已成為東道主,在此接應故鄉來的朋友。 

朋友:「我們好像第一次在台中見面。」 
他:「真的ㄟ」 
朋友:「當初怎麼會跑來這裡?」 
他:「就考試唸書阿」 
朋友:「原來很多事情,其實很都簡單阿,說穿了好像也沒什麼。」 
他:「是阿。是阿。」


這問題已經被問過無數次,一向都是官方說法頂禮回應,其餘好像也沒有多談的必要。 
可是面對眼前這個人對他的陌生,他卻油然昇起一股愧疚感, 
雖然這種陌生感並非他刻意營造,但他從來不是一個擅於被瞭解的人。 
以他們的交情來說,當年頗有「內在的」不告而別的罪嫌。 
當年的他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釋,其實並沒有目的地,
很單純的只是... 只要能離開,到哪去都好。

他:「來根煙吧。」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范毅舜:拍照時必須有愛,才能對到焦

作者:趙啟麟 / 2011-02-17

范毅舜
(攝影/但以理)

逐光獵影:范毅舜的攝影心法如果看到一張小孩玩耍的照片,旁邊的標題是「希望」,看到一張老人家的照片,旁邊的標題是「歲月」,那麼你可以說:這是胡扯!

「歐洲有音樂性思考、視覺性思考,但是華人特別偏重文字思考,」范毅舜說,所以我們會說「筆墨難以形容」,但是攝影,「應該要讓照片自己說話,老人家就是老人家,不須冠上標題『歲月』。要拍你看到的東西,不是拍你想看的東西。」

從德國徠卡相機、瑞典哈蘇相機到美國柯達底片,都曾以范毅舜的作品為年度產品代言,他更是在徠卡德國總部舉辦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可喜的是,他這次出版的新書
《逐光獵影》不只收錄二十幾年來的精彩作品,亦大方公開自己的攝影心法。

「不管是底片相機、數位相機,專業相機還是傻瓜相機,相機都只是一個記錄光的工具,」他說,但既然是攝影,就一定要好好了解自己手上的器材。

他最喜歡用50mm標準鏡頭拍「結實」的東西。但有次跟一本商業雜誌合作,他交出自認為沒問題的照片,雜誌編輯卻不滿意,因為編輯覺得沒有「張力」,他笑說,「我因此買了第一顆廣角鏡頭,這樣的照片雜誌編輯就滿意了。」他自己其實不喜歡這種表面張力,覺得廣角有太多干擾,「主題自己會說話,所以我的主題都放在畫面的正中央。」他長期在歐洲拍照、出版四十本書,也只帶20-35mm、35-70mm、70-200mm三顆鏡頭。

范毅舜2
像這樣曝光反差極大的照片,只有在數位相機時代才會按快門。這張照片讓范毅舜對數位攝影產生信心。

從底片時代跨入數位相機時代,攝影美學也轉變了。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